当前位置:1688拿货网 > 电商学院 > 品牌百科

德国疫情为什么这么严重 德国疫情为什么死亡率低

人喜欢发布时间:2020-04-06 编辑:小V

随着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,目前全球累计确诊已破120万。而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是西方发达国家,美国和欧洲都是世界上疫情的震“震中”,而作为欧洲经济第一强国的德国疫情也越来越严重了。那么,德国疫情为什么这么严重,德国疫情为什么死亡率低?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。

德国疫情为什么这么严重 德国疫情为什么死亡率低

德国疫情为什么这么严重

1月27日,德国首例新冠病毒患者在巴伐利亚州被确诊。德国迅速采取了检测和隔离措施。

到2月7日,德国感染人数升至14人,但都是由“1号”病例造成的可溯源的感染病例,确诊病人被要求居家隔离。

后来一段时间,德国并无新病例增加,这时,不论是政府还是民众,大都认为疫情和自己无关,在巴伐利亚州出现的只是个例,且被迅速有效“控制”。

据德国媒体报道,2月末,许多德国学校组织学生去意大利北部滑雪,但此时的意大利北部疫情已经迅速扩散,伦巴第大区在21日和22日分别突然新增16个和60个病例,且出现了第一个死亡病例。

每年2月德国还有很多狂欢节活动,其中,2月24日的“玫瑰星期一”花车大游行,仅科隆一地就有超过12000人参与游行,而围观的民众更是来自全德甚至欧洲各地,数十万观众聚集在一起庆祝狂欢节。

事后证明,重灾区巴伐利亚州的疫情正是借助狂欢节而扩散。

尽管意大利的疫情在2月21日已经开始蔓延,但德国政府并没有叫停以上任何活动。

直到2月26日晚,德国卫生部才发表声明,承认德国正处于新冠病毒流行初期,并表示疫情已经扩散到各地。当局认为,目前已无法有效追踪所有病患,疫情还将持续扩散。

德国的疫情就这样蔓延开来。

德国疫情为什么死亡率低

德国新冠疫情病死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,检测范围广,确诊对象明确,基数大。有效检测能让感染者及时得到救治,降低死亡率,有利于政府规划相应的防疫措施。

德国检测能力突出,源于其分布广泛且高效的实验室制度,有执照的实验室都可以进行病毒检测。

德国柏林夏里特医院(Charité)病毒研究所)早在1月就开发出检测试剂,并帮助其他47家实验室使其尽快具备检测的能力。卫生部近日透露,德国每周最多可采验20万人,而且检测物资还在持续扩充。

德国媒体称,在德国,只要病人有干咳、发烧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而且最近曾去过意大利等高风险地区或与受感染者接触过,由医生判断有必要即可接受检测。

得益于大规模检测,德国疫情发现较早,占有时间优势。

德国在1月27日出现了第一个病例,但其实德国在1月6日就成立了一个永久性的监测委员会,这样德国就比一些邻国早二、三个星期发现最初的几个病例,赢得了时间。

德国卫生部表示,正是广泛的测试让德国能够早点侦测到疫情,并帮助他们制定相关政策,降低死亡率。

感染人口年轻

新冠病毒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影响也不尽相同,基本上年龄越大的感染者死亡风险越大。

从当前的感染数据看,德国70%的确诊患者年龄在20-50岁之间,患者平均为48岁,大多数患者主要症状为咳嗽和发烧,或者无症状。而死亡率最高的意大利,确诊患者的平均年龄高达66岁,超过58%的患者是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。

疫情发展初期,德国的本土感染者主要为较年轻的人群,很多是到邻国滑雪归来或者参加本地狂欢活动受到感染,感染链比较清晰。

所以德国政府建议从意大利、奥地利等地旅游归来者都去做检测,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及时发现感染者并阻断传染链。

随着疫情的发展,政府也号召保护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群体,如建议老人和孙辈之间不要见面,并相继出台了学校停课以及全国性的禁止两人以上(家庭除外)在公共场合聚集等规定。

这些措施都有助于保护老年人口和有基础病的群体,从而避免推高死亡率。

医疗保障

得益于国家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,让德国卫生系统的收治能力领先于全欧洲。

面对日益加剧的疫情感染,足够的医疗床位是救治的基础。是否能拥有足够重症床位,给予所有危急患者以最佳治疗服务,是降低病死率关键所在。

德国疫情最新情况

据德媒报道,截至当地时间5日晚23时许,德国境内确诊感染新冠肺炎人数已超过10万人,成为全球第四个确诊数破十万的国家。德国联邦总理府部长布劳恩当天警告称,德国感染人数的最高峰尚未到来。

约翰斯·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显示,目前德国累计确诊人数为全球第四,低于美国(33.1万)、西班牙(13万)和意大利(12.8万)。

本文由拿货网用户原创/整理/投稿,本站收录此文仅为传递更多信息,帮助用户获取更多知识之目的,内容仅供参考学习,文图内容如存在错误或侵害您的权益,请与我们联系kf@1688na.com,本站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。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网站地图 | 手机浏览

拿货网 © 2015-2024 1688拿货网 版权所有